科创板业绩增速“第一方队”落定生物医药 圣湘生物成“业绩增速王”

2020-09-02 11:25:24 来源: 证券日报

随着半年报披露结束,上交所也公布了科创板各行业上半年的成绩单,其中医药生物行业成绩突出,上半年整体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增长34.61%和2757.65%。受疫情防控和医疗需求增加的影响,检测试剂公司上半年业绩增速明显,其中圣湘生物更是摘得了上半年科创板“业绩增速王”的称号。

2020年上半年,科创板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保持了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医药生物行业也凭借优秀的业绩与企业成长价值,成为机构投资者青睐的对象。

科技助推企业成长

基金参与数几乎翻倍

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上半年,在科创板21家生物医药公司中,有13家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同比正增长,占比达到61%。其中3家公司的净利润增速超过300%,分别是圣湘生物、硕世生物、东方生物,均为检测试剂公司。

圣湘生物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逾11倍,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近147倍。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圣湘生物快速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并获得国家药监局注册证书、欧盟CE认证、美国FDA紧急使用授权、巴西ANVISA注册证书等一系列权威认证,相关产品已供往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由此带动业绩显著增长。

硕世生物今年上半年营收增长3倍多,归母净利润增长9倍。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硕世生物在72小时内就研发出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并成为国内疾病预防控制核酸类检测产品的主要供应商,产品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WHO)应急使用清单。硕世生物表示,2020年半年度净利润已经大幅超过2019前三季度水平,预测2020年前三季度的累计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将有较大幅度增长。

华夏幸福研究院医疗研究员王瑞妍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内新冠检测试剂竞争已较为激烈,在集中采购推动下价格大幅下降,而出口的新冠检测试剂仍能保持较高的利润,在出口白名单制度下,新冠检测试剂营销有明显的分化,只有技术实力较强,产品优质的公司,其出口数量和金额才会快速增加。

此外,还有部分公司依靠内生研发动力实现业绩稳定增长,微芯生物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5%,净利润同比增长64%,主要原因在于公司的核心产品西达本胺的销售额增长和收到HUYA技术授权许可收入。今年上半年,微芯生物的西达本胺累计销售超6亿元,去年全年这一销售额为1.4亿元。

科创板生物医药公司的高成长性也吸引了众多机构投资者的关注,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截至9月1日,共有919只基金持有上述21家科创板生物医药公司,而去年同期这一数量仅为527只。

一位券商投研部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前公司对于科创板的投资策略以打新为主,但鉴于科创板公司良好的业绩表现和股价走势,现在也开始研究中长期投资策略。

加大研发投入

走创新成长路线

作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板块,科创板生物医药公司保持了高研发投入水平。上半年,研发费用占营收比最大的是神州细胞,其研发费用是营收的1761倍。

神州细胞专注于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遗传病等多个治疗和预防领域,由于所有产品均处于研发阶段,神州细胞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但公司大量产品进入三期临床阶段。公司表示,未来仍将持续投入较大规模的研发金额以推动在研项目完成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及新药上市前准备等研发业务。

今年新上市的明星疫苗企业康希诺也尚未有产品实现上市销售,公司表示,疫苗研发项目在持续推进中,多个创新疫苗处于临床试验研究阶段,研发支出投入持续加大,研发范围涵盖预防埃博拉病毒病、脑膜炎、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百白破、肺炎、结核病、带状疱疹等多个临床需求较大的疫苗品种。

深圳中金华创基金董事长龚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国家集中采购的常态化,生物医药企业的未来发展路径也越发明确,一条是走仿制药规模化生产,通过打通上游原料供应,降低企业药品生产成本,在激烈的仿制药竞争中以价取胜,用价换量;另一条是走创新研发路径,借助国家与资本的大力支持,创新研发市场需求的新药产品,通过专利保护和新药销售带动企业成长。

微芯生物2020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5909.37万元,同比增长85%,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3%。据公告显示,目前微芯生物拥有25个在研项目,其中临床进展最快的候选药物是西格列他钠,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于2019年9月份申报新药上市并获受理;用于治疗多肿瘤的候选药物西奥罗尼,目前正在开展针对卵巢癌、小细胞肺癌、肝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二期临床试验,2020年上半年该项目研发投入达1085.47万元。

“很明显许多科创板公司都选择了第二条也是较难的创新研发路线,这也符合科创板公司的定位,尤其是一些公司的新药已经进入三期临床阶段,意味着新药研发正在经历最后的考验,一旦成功上市将会极大的促进企业的业绩增长。但要注意的是,有的公司研发利好已经提前在二级市场得到反应,投资者不宜因某些利好消息而买入高估值的公司。”龚涛说。(见习记者郭冀川)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