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价上涨,还会持续多久?物价上涨,主要因为啥?

2019-11-12 15:27:15 来源: 央视财经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8%,涨幅创近7年新高,不出意外的是,主要上涨的就是食品价格,涨幅是15.5%,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了101.3%,环比上涨了20.1%。肉价上涨,还会持续多久?物价涨了,民生怎么稳?

11月9日晚,《央视财经评论》节目,邀请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所研究员郭丽岩、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共同解析。

1物价上涨 主因是什么?

郭丽岩:肉价涨幅扩大 短期影响明显

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所研究员郭丽岩:从这个月数据来看,肉类价格涨幅进一步扩大,短期影响较明显。 首先,从数据上看,猪肉现在对CPI同比的影响在三分之二左右,对环比的影响有九成。如果把跟猪肉消费有相关替代的其他肉类都加入其中,对于CPI同比的影响可能在四分之三左右,对于环比影响接近于95%左右。这说明,目前肉类导致的这种结构性上涨的压力,其实是这个月CPI变化背后最主要的因素。

刘戈:肉价主导物价 不可轻视

央视财经评论员 刘戈:肉价主导物价上涨是非常明显的,因此不能轻视。 数据显示,猪肉在中国人的肉类消费中,占六成左右,在南方一些地方这个比例会更高。由于饮食习惯,这些因素导致猪肉消费的刚性相对比较强。因此肉价的持续上涨,已经对一些低收入人群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郭丽岩:物价不具备全面上涨基础

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所研究员 郭丽岩:当前物价的结构上涨,影响的范围到底有多大,大家都在关心。从这个月的物价数据中可以看到,鸡蛋价格环比为负。而且调研发现,最近水产品的价格的环比也为负,而且在下降。

在价格的引导下,白肉类产品对于红肉类产品的替代现在是加快的,也有利于食品价格的总体稳定。肉类产品间,正是因为有消费替代性,所以价格上涨传导的影响不会那么明显。所以说,目前物价全面上涨的基础是不具备的。

2保障民生 抓手有哪些?

郭丽岩:按时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所研究员郭丽岩:在猪肉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要千方百计减少对特定低收入人群的负面影响,使得他们的生活水平不至于因为肉价上涨而下降。 当前,国家已经启动了价格临时补贴机制,按时足额向特定群体,尤其是低收入人群,发放临时补贴。如拿抚恤金、城乡低保的人群,部分特困人群,都在发放范围内。自今年年初以来,大部分省市都已经启动了这一机制,有的地方是全省,有的是部分地市。目前发放的补贴金额,合计已经达到55亿,总计2.2亿人次。

刘戈:补贴应向重点人群倾斜

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补贴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为无法针对每一个人,按照大家吃肉的水平来进行平均补贴。所以,补贴应向重点人群倾斜。 按照去年我国的猪肉消费量,每人约平均一个月吃7斤肉。而按照目前猪肉的价格,对于一些家庭如果维持这个平均水平,每月就得多支出一两百元钱。这个金额,也许对于大部分城市家庭来说问题不大,但是对于一些收入低的家庭是一个负担。此外,还有学校,特别是在农村的中小学里,都有午餐补贴,这个补贴现在是否应该适当提高一些。

郭丽岩:保民生“菜篮子”提档升级

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所研究员郭丽岩:物价上涨,当前最重要的是兜底保障民生。覆盖城乡的“菜篮子”工程一定要提档升级。它不仅涉及城市,还涉及广大的城乡包括农村地区。“菜篮子”工程提档升级,包括生活必须的重要的农副食品,里面有猪肉、鲜果、鲜菜等等。不仅要吃得到,还要吃得好。 从八九十年代开始,各个地区在建设“菜篮子”工程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像鲜活农副产品运输通道的体系。我认为,未来为了更好保障城乡,尤其是乡村地区的供应,可能要扩围,把更多鲜活食品纳入这个体系中。使得供应能够通达,质量能够提升,那么优质优价才会成为一个良性循环。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