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9 13:46:05 来源: 中国网科技
创立于1911年的惠而浦,是具有百年历史的美国第一白色家电品牌,曾经一度顶着“大型家用电器制造商巨头”的光环,早在1994年就登陆中国市场。
然而,进入中国26年来,惠而浦似乎并没有真正的“适应”中国市场,反而因为质量问题和品牌问题“疲态”尽显,特别是在去年三洋商标许可合同到期,致使惠而浦中国一蹶不振,业绩出现断崖式下跌,亏损高达3个多亿。而在近日,惠而浦中国又因涉嫌信批违法被处罚,令外界纷纷不看好其未来发展。惠而浦在中国正面临口碑不佳、品牌日趋边缘化、败走中国市场的局面。
涉嫌五大违法事实 或引发投资者索赔
公开资料显示,惠而浦中国涉嫌信批违法始于2017年7月。当时,惠而浦中国经过自查发现,在销售折扣计提方面在2015及2016年度存在会计差错,公司管理层初步估计差错金额约为人民币2.5-3亿元。随后,2017年10月20日、2017年12月8日,惠而浦先后收到了上交所的《监管工作函》和中国证监会安徽监管局下发的《关于对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
彼时,外界一度认为,安徽证监局向惠而浦中国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之后,其重大会计差错事宜将会告一段落,然而在2018年5月3日,惠而浦最终迎来证监会的立案调查通知书。前不久,经过两年多的调查,证监会查实惠而浦存在多项违规并拟作出处罚。
证监部门查明惠而浦存在五项违规行为:一、编制虚假的销售订单并确认收入以及提前确认未发货的订单收入,虚增2016年度营业收入和利润;二、少记销售折扣,虚增2015年度和2016年度营业收入和利润;三、延迟确认销售费用,虚增2015年度和2016年度利润;四、收入跨期确认,导致少记 2015 年度营业收入和利润,多记2016年度营业收入和利润;五、少记营业成本,虚增2016年度利润。
但鉴于惠而浦“自首”因素,监管层依法对本案当事人予以从轻减轻处罚。惠而浦中国被给予警告,并处以 40 万元罚款,相关负责人被给予警告并处以3-20万元不等的罚款。
值得一提的是,据业界披露,在上述财务造假期间,惠而浦曾多次更换财务总监。2015年7月,惠而浦公司CFO ArnabK Bagchi辞职,江慧玲继任;但没到一年,江慧玲于2016年4月离任;之后George Wong继任。但2017年2月,George Wong辞任,冯曙明继任。而从2018年开始至今,CFO又发生了两次变更:2018年4月,冯曙明辞任,黄元继任;2019年9月,黄元辞任,何卫权继任至今。
有业内律师认为,惠而浦中国虽然因“自首”行为被监管从轻处罚,但并不影响因公司虚假陈述而受损的投资者索赔。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凡是在2016年4月22日至2017年7月26日期间买入惠而浦股票,且在2017年7月27日及之后卖出或继续持有而亏损的投资者,可报名参与索赔登记。
针对监管层的处罚决定,惠而浦方面在接受中国网科技采访时表示,公司始终严格按照证券相关监管要求,不断加强内控管理,巩固内部控制体系。与此同时,惠而浦中国在信息沟通、内部监督、内控执行和监督机制上将不断优化,持续有效的保障企业合规和内部控制。
深陷业绩亏损泥潭 惠而浦中国何去何从?
惠而浦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旗下拥有众多国际品牌,包括Whirlpool、Maytag等,在全球各地拥有的生产基地、研发中心以及设计中心总计达70家。此外,惠而浦一直占据美国白色家电市场的头把交椅,在国际市场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在中国市场,惠而浦的身份却十分尴尬。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惠而浦进军中国市场多年,但其品牌知名度在中国市场明显与国际品牌不符,一直在走中低端路线,再加上多类产品多次被质检部门上“黑榜”。惠而浦的名声已慢慢在消费者的心目中跌落到低端机行列。
彼时,在2014年间入主合肥三洋后不久,惠而浦还扬言称要“用5到10年时间,进入中国白电第一集团”,但事实上,它的这一宏伟战略始终未能如愿,并且渐行渐远。
尤其在进入2019年,惠而浦中国的经营陷入亏损泥潭,其2019年年报显示,当期营业收入52.81亿元,同比下跌15.9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3.22亿元,同比下跌223.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3.82亿元,同比下跌5707%。
2020年一季度,惠而浦中国业绩仍未见起色。年报数据显示,一季度惠而浦营收8.82亿元,同比下降39.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7亿元,同比下降602.77%。而惠而浦中国方面在2020年上半年业绩预告中也表示出了不确定性,称“经营环境劣向改变,市场需求不足,竞争进一步加剧,国外订单不可预见性增强。”
此前,惠而浦中国旗下拥有惠而浦、三洋、帝度、荣事达四大品牌。有观点认为,与“三洋”品牌相比,帝度、荣事达品牌价值都不高,并且惠而浦对于荣事达品牌也只有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品类的授权,对业绩的影响甚微,去年三洋品牌使用权将到期,势必会让惠而浦在市场知名度方面处于边缘化的境地。
据惠而浦中国向记者透露,与三洋不再续约符合惠而浦在华发展的品牌聚焦战略。针对三洋品牌到期,公司提前将绝大多数原三洋品牌销售网点保留在销售体系中,已完成平稳化过渡并达成库存消化目标,并且惠而浦未来仍对购置三洋产品的用户提供售后服务,由此实现三洋品牌的平稳切换与过渡。
至于其他品牌经营策略,惠而浦中国表示:“将继续多品牌运营策略,聚焦惠而浦品牌同时发展荣事达和帝度,丰富产品线,巩固并提升品牌销量。”(记者 单征宇)